20120222滑雪照片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一条评论

九班第一届滑雪活动胜利举行

参与人员:杨jinger,刘敬kuner,樊jian,宋紫乔,郑weiwei,大嗓门于可道,曾一边儿

效果很好,下次再有滑雪大家都来呀~可好玩了~

明天上图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

2011.7.30聚会照片集锦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

散落人间的明珠–忆郑士国先生

2010 年3月29日 栗瑞莲

上周四晚上,不知怎么的,突然想起来去探望先生。那时先生早已睁不了眼睛,呼吸亦不均匀。据郑夫人跟其女儿说这段时间一直这样,我便也不存他想。周五上午,突然接到电话,说先生不行了。急急往那边赶,在路上,又接到电话,先生已经去了。

昨天去探望郑夫人,恰值郑夫人外出,她的外甥,甥女及女儿正在收拾屋子。想起第一次来这里探望先生,那时节我刚结束了一段时间的漂泊,回到这个城市,先生刚做过手术,神识还算清明。我们坐在那里聊天儿,那种清幽,淡远,一如我们以往的任何一次交流。而这一次,回顾左右,早已没了先生的身影。我转过身,有泪留下来。

最初与先生相识是在03年。那时我的第一批学生刚好开始念高三。先生从别的学校来附中,与我在同一个备课组。先生生于1945年,比我年长三十多岁,只是简短的几次交流后,我们却成了可以真正交流的忘年之交。很多事情,在自己心中尚是不折不扣的迷惑,听先生娓娓道来,便觉有云开雾散,甚或是醍醐灌顶之感。因此,那时候最快乐的事情,便是跟先生聊天儿。我一直觉得,人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几类,一类是以浮华对待浮华,一类是以浮华对待真诚,另一类,则是两颗灵魂的坦诚相见。回忆我与先生的交往,从一开始便是这最末一类的。因而叹惋之余,未免有一丝庆幸:在这个世界上,心灵之交已实属不易。

先生一生历尽坎坷。弱冠之年,却在那场闹剧里被划为异类。一顶反革命的帽子葬送了一段原本可以绽放光华的青春。凄冷的年月里,先生只身离京北上,在东北先后种过地,喂过猪,在别人的疏离里淡淡前行。这期间先生与家人隔绝,曾经海誓山盟的人也于大厦将倾的那一刻变了心。我没有亲耳听先生言及,但我想,先生应该也不会反驳我的说法:在这里,先生拥有了一生最美的收获:先生与郑夫人在那个年月里相识,初始,先生惊叹于郑夫人的美丽,善良,而郑夫人,也折服于先生的才华,人格。二人历尽艰辛,终成眷属,从此不离不弃,做了一世的神仙伴侣。所以有时候我想,上天,终归是公平的吧,在整个世界都遗弃先生的时候,却把郑夫人这样一位人间天使送到了他身边,并从此温暖他的灵魂。这样看来,那些坎坷,似乎也可以成为过眼云烟了。

先生正直。我一直不曾问过先生为何会在弱冠之年会冠以反革命之名,但我想,先生的正直,不媚俗,应该是他获罪的主要缘由吧。在一个没有神识的年代里,单是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,便已是一种“罪恶”了。先生被冠以罪名之后,并没有因此将自己的灵魂扭曲。先生迟暮之年来到附中,与我言及现实的种种,依然会义愤填膺。我总觉得生活越来越光怪陆离,因而有时候会惊觉自己找不到方向。是先生鼓励我坚持走自己的路,因为他相信正直善良的人,最终会走入天堂。先生去世那天,我看着相片里他和煦的笑容,恍然忆起他说过的有关天堂的话,转过身对他哀泣不已的女儿说:郑老师已经进入天堂,天堂里有他的位置。我对此笃信不疑。

先生渊博。先生少年嗜书,在喂猪的日子里亦不曾跟书本有过片刻废离。据郑夫人回忆,那时节,似乎连猪都懂得眷顾他:他喂养的老母猪,居然只生了一个独生女。因而先生得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与书为伴。腹有诗书气自华,先生身上那浓浓的书卷气,远非这世间种种流俗所能掩盖。那时很喜欢跟先生谈论某本书,某句话,也认认真真按先生的指点去读了一点书,并将自己的疑点拿去向先生求解。那天接到先生生命垂危的电话,一路急赶过去,路上突然想起毛泽东悼念罗荣桓的诗句,脑子里突然下意识地涌出一句话:先生不幸离人世,我有疑难可问谁?

先生淡泊。先生胆识过人,学富五车。回京后先是在某私立学校教书,那边薪水颇高,但先生还是选择了离开。先生后来说,放眼看去,均是富家子弟,并未见可造之材,心甚惶惶。在附中的日子里,先生是淡然,超脱的。后来听郑夫人言及,当时屡屡有人请他外出讲学,薪酬颇丰。先生均断然拒绝,自称绝不做与自己身份不符之事。先生平日的生活亦是再简单不过,饮食不求丰盛,住所不求宏大。至于食宿之外,常伴先生左右的,也只是一盏清茗,一卷长书而已。先生暮年颇为住所之事所苦,他病中,我前往探病时无意中看到先生苦闷时写下的自挽联:生无住所死无坟茔一介书生;阳世人杰阴间鬼雄两根铁骨。读那挽联的时候,我似乎看到古道西风,先生茕茕孑立的样子,便忍不住有泪流下来。

先生心中有爱。先生在家中居长,尚有三位妹妹。先生念大学时,自己的生活费总是留出三分之二,给妹妹们买衣买食,数年如一。后来先生流落东北,成家之后,每有佳肴,辄思念家中双亲,自言父母未曾品尝的东西,自己绝不敢落箸。这样一种旧式知识分子的执着,先生坚持了一生。到后来先生有了娇妻爱女,那份浓浓爱意更是令人感叹。先生常对我说,女儿六岁时,决定自己独睡一屋,先生看着女儿抱着小枕头离开,居然独坐床头流泪半晌。先生女儿后来独居英伦数载,每年归国,先生便会推掉一切杂务,专心陪伴女儿。先生亦曾对我提及自己的外甥,甥女,提起来时,那眼中的宠溺,每每羡煞旁人。

只是先生终于还是被自己心中的爱断送。先生生母于18年前去世,自此先生一心记挂老父,不敢再做他乡游子,几经周转,暮年来归,却见家乡景物各异。他倾心记挂,付出的亲人们,在亲情与金钱的较量中倒向了金钱,先生为了家重回这个城市,却在这个城市里找不到自己的家。我想,对于重情如先生者,这实在是莫大的打击。路人的不好尚可逢人便说,而伤害自己的恰是自己最最在乎的人,这又该向谁倾诉呢?先生后来病倒,家人在整理电脑时发现了他的一段录音。那时他正一个人坐在妈妈墓前,絮絮诉说:妈妈,我来告她们的状了。那声音中的苍凉,让听者无不下泪。郑夫人说,即便如此,在先生缠绵病榻多时,久已睁不开眼睛的情况下,郑夫人一句“妹妹来了”,仍是让先生一下子睁大了双眼。

先生的追悼会,完全由他的学生操办。那一届届学子,从四面八方赶来,送他们的恩师最后一程。先生去世后,每逢周末,节假日,他的学生还会轮番来陪伴郑夫人,一如先生在日的种种。我想先生若在天有灵,应当可以欣慰。当年他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爱交付给学生,而今,那些当年的孩子们却用自己的真心,将这份爱数倍归还。

先生追悼会完了那天,我从先生处回家,走到家门口时,碰上李宇明老师,跟她说起先生的去世。李老师连连悲叹,最后说,要相信是上帝不愿意他在这个世上受苦,所以才提前喊他回去。

我想这话真是一语中的。每一颗正直善良的灵魂,都是上帝无意中散落到这个世界上的明珠。而仁慈的上帝,是断不肯让自己的珍宝多受尘世玷污的。因此,也愿意相信先生已回到自己永恒的归宿。

我自遭母丧后,心绪寥落,不敢也不能将感情诉诸文字。所以这一点文字,也是草草开个头便搁置起来,直到今天想起。清明将至,写出这点不成文的东西,算是寄托对先生的一点哀思。先生英灵不远,当能谅解我文字的粗糙。附上先生去世那天我写的一个闲篇,亦是略表心意而已。

一盏清茗笔一枝,想见先生未病时。

相逢不问家何处,卅年之差却相知。

真知常令人叹服,妙论每为我解疑。

他人行事乖且张,先生为人孤亦直。

敢将铁肩担道义,何惜妙笔为文辞。

先生少小京华客,才调无伦胆亦奇。

饱学本可慰平生,叵耐时乖运不济。

一朝别却故都去,回首来路云雾迷。

此间漂泊多坎坷,坎坷欲夺赤子意。

幸有佳人气如虹,慧眼识人风波里。

郎才女貌世无俦,一朝结发同枕席。

红袖添香夜读书,相濡以沫不相离。

不羡鸳鸯不羡仙,但求长记画眉时。

情浓未敢忘耕耘,桃李不言下成蹊。

至今北国冰封处,杏坛花开念恩师。

人近中年脱樊笼,更有幼女发清啼。

案上诗书杯中酒,平生得意此第一。

妻贤女慧多安乐,浮云千里引归思。

高堂鬓发斑斑处,便是游子归来时。

归来人事各已非,暮年故乡仍栖迟。

先生自念手足情,争奈煮豆燃豆萁。

秀木峣峣本易折,东风偏肯欺弱枝。

初闻厉病若惊雷,谁料一载驾鹤西。

娇妻弱女哀难尽,对此谁能不泪滴?

学子灵前长叩拜,归来司马青衫湿。

也曾有意赋招魂,未审离魂知不知?

东风未竟夜未央,西窗但闻长叹息。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一条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英语

Scott Zheng纪念版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OTMxMDQw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一条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数学

来看小强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OTMwMjQw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生物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OTI0NjIw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物理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OTg0NzY0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一条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化学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OTMxODU2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

最后一课 – 语文

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TUzMDE2NTQ4.html

发表在 Uncategorized | 留下评论